城市导航热门话题网站地图免费问医生
当前位置:丽水首页 > 丽水医院 > 丽水市中心医院
丽水市中心医院
丽水市中心医院

类别: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公立医保定点

电话:0578-2285777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括苍路289号

地图导航:查看百度地图

医院介绍科室列表推荐专家就医指南医院资讯

医院全称丽水市中心医院医院别称医保定点医保定点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医院类别综合医院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电话0578-2285777医院地址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括苍路289号门诊时间夏令时间(7:30-11:30;14:00-17:30;周六日照常);冬令时间(8:00-11:30;13:00-17:00;周六日照常)

丽水市中心医院(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1971年筹建,1973年开诊,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区域性标杆医院。医院职工3000余人,其中高中级职称1000余人。开放床位1630张,51个临床专科,100多个特色专科、专家门诊,2019年门急诊病人190.79万人次,出院病人7.7万人次,手术量5.94万台次。医院拥有CT4台(西门子Force开源CT、飞利浦ICT等)、磁共振2台(西门子Aera1.5T超导型磁共振、PHILIPS3.0T)、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机3台,以及PET-CT、ECT、直线加速器、飞秒激光等200余套先进医疗设备,其中Force开源CT、3.0T磁共振、PET-CT均为业内先进设备。

医院曾开展心、肝、肾、骨髓及角膜移植,常规开展心脏直视手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关节镜手术、脑缺血疾病支架植入和脑血管瘤介入治疗、微创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复杂肝胆胰肿瘤切除、准分子近视激光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开展各种腔镜下微创手术达100余种,形成了以介入治疗和微创治疗为特色的先进医疗。建设有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心血管内科、普外科(肝胆外科)、心胸外科、血液内科是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温州医科大学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骨科、肿瘤中心、眼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是浙江省浙中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单位;影像诊断与介入微创中心是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心脑血管病综合防治、影像诊断与介入微创研究为丽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骨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为丽水市临床研究中心建设单位;在新一轮丽水市医学重点学科评审中,心血管病学、普通外科学、肿瘤学、骨外科学、医学影像学、神经病学被评为丽水市重点学科(原市级重点学科全部推倒重评),护理管理学、眼科学、实验诊断学、消化病学、妇产科学、重症医学、肾脏病学、儿科学被评为市重点扶植学科。市抗癌协会、护理学会、康复医学会及市医学会所属14个专业分会、15个市质控中心和6个市级医疗技术中心挂靠本院。

医院承担对全市的医疗及医院管理指导和疑难、急危重症救治任务,医疗服务覆盖整个丽水市,辐射金华、温州和福建闽北地区,是区域性标杆医院。医院有正高二级岗专家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劳模2人,全国优秀医院院长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劳动模范7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4人,省医坛新秀8人,省151重点资助人才、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培养人才6人次,以及一大批在省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医学专家。

此外,医院还有国际级学术团体常委、委员5人次,国家学(协)会分会常委、委员162人次,省级副主委、常委104人次,省级委员483人次,市级学术团体主委43人次,并先后建立了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博士后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18个专家工作站。

医院是浙大医学院、温医大的非直管附属医院,承担着两所大学临床教学和研究生培养,以及10多所医学院校的见习、实习带教工作,并接受国外留学生到院见习、实习。近年来医院获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49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80余项,获国家专利290余项。医院重视内涵建设,持之以恒倡导精细化管理,医院管理成果影响力不断扩大,举办多届"现代医院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医院精细化管理实践》一书深受市场欢迎。2017年医院入围中国公立医院品牌传播百强榜地市级医院五十强,位列第21位;获中国医疗机构品牌传播飞跃奖公立医院十强,位列第七位。2019年,医院2个项目获亚洲医院管理奖,5个案例入选中国现代医院管理优秀典型案例,其中2个获第一。此外,医院还在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医疗建筑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第七版《现代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即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近年来,医院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平安医院等百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已有全国各地1500批次医院或行政单位来院参观学习,院长受邀到全国做医院管理专题报告300余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得到了全国同行的广泛认可。在"十三五"期末全面实现医院七大发展目标:一是院区改造、基建等基础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医疗硬件环境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医疗技术与省城大医院基本同步接轨;三是科研工作实现质和量的突破;四是人才集聚、结构分布走在全省地市级医院前列;五是医疗设施条件位于全国地市级医院前列;六是教育培训制度健全,管理和培训质量走在全国地市级医院前列;七是医院制度、后勤、绩效、文化等运营管理模式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