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导航热门话题网站地图免费问医生
当前位置:通辽首页 > 通辽医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第一分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第一分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第一分院

类别: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公立医保定点

电话: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红胜大街59号

地图导航:查看百度地图

医院介绍科室列表推荐专家就医指南医院资讯

医院全称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第一分院医院别称医保定点医保定点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医院类别综合医院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电话医院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红胜大街59号门诊时间

蒙医传统整骨术源于科尔沁草原,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一门系统化、理论化的骨伤学科。蒙医传统整骨术是从分散的民间实践医学上升到具有系统的、理论的民族特色医学学科。上世纪八十年代登上大学本科讲台,2007年被列入国家和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医传统整骨科建于2006年10月,我科建立以来,聘请蒙医包氏整骨第四代传人、著名整骨大师、内蒙古自治区名老蒙医包金山教授坐诊;蒙医包氏整骨第五代传人阿其拉吐主任医师任科主任主持工作。

50余年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包金山教授及阿其拉吐主任先后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蒙医整骨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00例”、“蒙医整骨治疗30例半月板损伤的体会”“蒙医传统整骨护理技术初步探讨”等70余篇本专业学术论文,其中包金山教授的“神奇的蒙医整骨术”论文获世界传统医学国际优秀成果奖;编写了“祖传正骨”、“中国蒙医整骨学”等十部本专业专著;先后参与并主持的科研课题20余项目,其中“中国蒙医正骨技术的理论研究”获国际民族科技三等奖,“蒙医整骨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400例”获国际“伊希巴拉珠尔”铜奖。多年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当中,包金山教授先后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优秀专家特殊津贴,并担任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的编委委员、“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诊断疗效标准”审定委员会专家等职。阿其拉吐主任承担着《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内蒙古卫生厅)、《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尺桡骨骨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科研项目。2011年经上级部门的不懈支持领导下承建全国名老蒙医包金山传承工作室,为进一步完善教学与传承、科研课题等工作奠定了基础。2013年被评为全国蒙医药学会理事.2014年9月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我科主任医师2名、全国名老蒙医药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优秀专家1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4名、住院医师3名;床位数60张。现有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齐全、临床经验丰富。我科曾治愈过13万余例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广东省、四川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山东省等兄弟省市及韩国、日本国、比利时国、蒙古国等慕名前来的国外患者900余名,深受好评。

蒙医传统整骨术是将骨折部位不做手术、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喷酒按摩等过程来达到目的。具有不做手术、不留疤痕、损伤少等特点。因此骨折愈合快、功能锻炼早、并发症少、功能回复好、费用低、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等方面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学科带头人:

包金山男,蒙古族,大学学历,中共党员,蒙医整骨主任医师,1939年6月出生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包氏蒙医整骨世家,从小跟随叔父学习祖传蒙医整骨术,是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享受首届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内蒙古自治区名老蒙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内蒙古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创建人、《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审定委员会专家、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编委、高等院校蒙医药统编教材编委、中华蒙医药学名誉副会长、蒙医骨伤科学会主任委员等。他在蒙医整骨临床一线工作50多年中,使一直以言传身教而无文字记载的祖传蒙医整骨术得以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创立了独立的一门学科——蒙医整骨学,并载入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填补了蒙医整骨研究史上的诸多空白,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认可和关注。

包大夫医术高超,以激发与调动人体内在潜能为特征,能动整复与功能愈合为理念;以意念归真、形神归一、心气相应、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功随病至为基点;以内因为根基、外因为条件,蒙医药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采取非手术自然疗法的祖传蒙医整骨治疗骨折,这种特色疗法具有疗程短、费用低、痛苦少、愈合快、恢复好等优势,很好地解决了中外治疗骨折史上长期没能攻破的动与静、人与物、主动与被动、骨骼与软组织、手法与艺术等八对矛盾,打破了“广泛固定,完全休息”的骨折治疗中只强调解剖对位,不考虑骨折愈合的误区。他从未间断过对传统蒙医整骨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创新,使其从师承口传的师徒式的传承进入了高等学府的科学殿堂,成为了蒙医整骨学。他治愈了20多万名各民族骨伤患者,治愈好转率达到98.9%,从而获得了各级领导和著名中西医骨伤科专家教授的充分肯定。

包大夫在传承先人经验的基础上,博览群书,并结合临床实践形成了蒙医整骨学术思想,其中广泛存在着系统论思想,他把现代系统科学应用到了蒙医整骨理论中,创立了以“三诊”“六则”“九结合”为精髓的中国蒙医整骨学。三诊包括眼看、心想、手摸;六则包括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喷酒按摩、对症用药、调节饮食、功能锻炼;九结合包括医生与患者结合、三诊与X线结合、喷酒与手法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内因与外因结合、治疗与护理结合、固定与锻练结合、意和气结合、神与形结合。他经几十年的探索努力,广收学生、著书立说,先后传授培养了320多名学生和学徒,并出色培养了蒙医整骨第一批研究生。

他主持完成的“中国蒙古族奇特医术正骨疗法”、“祖传秘方旭日图乌日勒”的研制等16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获奖,创新的“单人相推法”等6项新技术发展了传统蒙医整骨术。他编写出版了《祖传整骨》(蒙古语版)、《中国蒙医整骨学》、《科尔沁包氏整骨术》等8部著作;在《综合整骨》、《中国中医骨伤科》、《中华医学史》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蒙古族喷酒整骨法的由来及奥秘”、“中国蒙医整骨术的传承与独特疗效”、“蒙医整骨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400例”等学术论文60多篇;先后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内蒙古自然科学银奖1项、首届乌兰夫科技铜奖1项以及华佗奖、伊希巴拉朱尔奖等奖项。

他创建了第一家蒙医整骨专科医院并长期担任主要领导岗位,使历史悠久的蒙医整骨术得到了与其他医学并肩为更多骨伤患者服务的平台,被中外学者誉为“中国蒙医骨伤科学第一人”、“中国蒙医整骨界元老”。他在担任自治区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积极参政议政,提出的“关于加强医疗体制改革步伐,逐步改变农村牧区缺医少药的局面”等议案,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及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有的被评为优秀议案或建议受到奖励。由于他对民族医药做出了突出贡献,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并合影留念。

阿其拉图男,蒙古族,蒙医传统整骨科主任、全国名老蒙医包金山传承工作室主持、蒙医整骨主任医师、整骨大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66年生,科尔沁左翼后旗人。1986年考入原内蒙古蒙医学院蒙医学专业学习,1991年7月毕业,并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8月份进入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骨科工作。1997年获得蒙医整骨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职称,2003年9月份晋升为蒙医整骨副主任医师。2000年3月份至2001年3月份在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进修学习一年,成绩合格毕业。2001年9月份到2002年3月份应邀“支援西部”到新疆巴州行医。2006年10月份因工作需要被调动至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创立蒙医传统整骨科并被任命为科主任。2011年经上级部门的不懈支持领导下主持承建全国名老蒙医包金山传承工作室,为进一步完善教学与传承、科研课题等工作奠定了基础。2012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3年被评为全国蒙医药学会理事。同年9月份晋升为主任医师,正教授。2014年9月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自2002年至今在“内蒙古医学杂志”、“中国蒙医药杂志”上公开发表“小夹板与石膏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的疗效分析”、“”等本专业学术论文。并承担着《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内蒙古卫生厅)、《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尺桡骨骨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科研项目。

以传统整骨疗法治疗各种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如:肩锁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髌骨脱位等各种脱位;锁骨骨折、肱骨(肱骨颈、肱骨髁上)骨折、前臂骨折、掌指骨骨折,肋骨骨折、脊柱骨折、髋骨骨折、股骨(股骨颈、转子间、股骨髁上)骨折、髌骨骨折、小腿骨折、距骨骨折、跟骨骨折等各种骨折的手法复位、喷酒按摩、小夹板外固定等,尤对内外后三踝骨折合并踝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喷酒按摩、小夹板外固定和脑震荡的“以震治震”具有独特的见解和临床经验。在2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曾治愈过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等兄弟省市及蒙古国、日本国、韩国、比利时等国家的骨伤患者16万余名,且有固定的患者来源,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据不完全统计经诊治的患者共10余万人次。

自1991年至今在“内蒙古医学杂志”、“中国蒙医药杂志”上公开发表“小夹板与石膏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的疗效分析”等学术论文20余篇,曾主持申报的课题“”已结题,并被通辽市科技局鉴定为“通辽市领先水平。